工时

正常线条低一点,绝大多数能够达标,不要利用公时 和 内容去苛刻员工,最重要的作用是计算成本,给予超前人员激励
 
项目结束后做经营复盘
 
可以通过完善的任务管理来进行
 
说一个我的看法,工时统计这种方法,最初来自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。生产部门一两个大车间、包装部门、品控部门都是指定车间,雇佣的劳工,有指定的工作时长,车间里一般是工作2小时,休息10分钟。原先他们是计件工作,现在电子加工厂一般都采用计时工作。干的活简单,无技术含量,就看手速快慢,工时统计没有那么麻烦。 而到了信息产业,干活的难度,远远超过那些工厂,而对人员的管理依然采用工时的方式,为什么很多人反感,因为工时的统计,在IT行业里,其实没有标准,那些个标准在一些情况下,其实也站不住脚。根本原因,生产工具(工作电脑、小型服务器、操作系统、第三方工具软件)都有可能损坏,影响工作进展,工具或者是硬件设备因折旧导致的损坏,没有对应的技术支持,技术人员通常都需要在不确定以及不稳定的环境下开展工作,这个时候,工时的统计不准确,导致管理人员对项目工作人员评价也失准,问题再大点,就会爆发矛盾。 因此如何在IT行业里更好的更加合理地使用工时管理来评价项目质量,这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,就目前而言,使用工具进行管理,需要合理评估,因为这些工具本身也是开发的产品,管理人员甚至需要开发人员协助做安装配置,以及后续一些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技术支持的运维保障问题。更多时候,对项目的工时成本评价,目前不宜太过于计较到个人,还是应该从项目整体复盘这个角度切入进去,更为合理一些。
 
回复 @老云聊IT-云凤程 : 确实应该是这样。而实际操作过程中,我们驻场客户的其他合作单位,也有碰到,后方管理人员打电话询问周报中部分项目事项处理耗时过长的问题。作为员工,尤其是一线为公司项目实实在在出力的员工,其实并不担心工时管理,而担心的点在于后方管理人员对项目实际运作状况不了解,以工时数据为凭据,以语言沟通作为手段,巧妙设置沟通障碍,引起一线项目人员不满。这样的现象确实比较多。 工时管理本身没有问题,一线项目人员也不介意,因为都在项目上忙碌,基本很少有闲聊的时候。就怕使用工具的人,采用了不地道的方式,进行公司内部管理。
 
做工时管理的目的不是监督员工,主要是为了合算成本,合理的把奖金分配下去,如果更精准的话可以作为工作分析的原始数据更好。
 
辞退的时候就知道了,不过身正不怕影子斜,怕别有用心的人

 
需求详细设计时对每个功能进行编号,这个编号写到对应的分支名称里。这样,从Git 仓库自动抓取代码提交,这样公司增值工时统计(直接人员效率,项目开发成本)就变成无感的了。管理成本(间接人员效率)统计,如果公司有个老油条,管理手段马上变成内耗手段。
超小公司管理都是眼泪,只能抓大放小,折腾厉害了马上就翻车
 
 
可项目工时不仅仅只有研发写代码的时间,管理工时也不能仅统计总时间,也要分门别类,否责仅计算了总成本,没有细节就没办法有针对性提高。至于您提到了老油条,既然知道是油条了,还留着干什么呢,既然留着那就必然是有价值的,这是个平衡点问题,公司不应该因人而定制度,应该因事定制度,通过制度选择人才。
Loading...
目录
文章列表
王小扬博客
产品
Think
Git
软件开发
计算机网络
CI
DB
设计
缓存
Docker
Node
操作系统
Java
大前端
Nestjs
其他
PHP